随着2023年信息学奥赛复赛尘埃落定。2024年第二轮又马上开始,今天我们来借着这股力量分析下,行业内对今年爆0现象的讨论热度持续不减。据悉,某省J组复赛中,竟有800名考生遭遇了0分的尴尬,这一数字令人震惊。与此同时,高分段选手的数量却显著增加,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?

首先,我们需要明确信息学奥赛复赛与传统中考、高考的本质区别。中考、高考题型多样,题目数量多,难度分布均匀,为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。而信奥复赛则截然不同,无论是J组还是S组,都仅有4个编程大题,时间紧迫,每题100分,测试数据用例繁多。这种赛制下,要么全对得满分,要么不会得0分,0分的概率之大,令人咋舌。
那么,今年的J组题与去年相比又有何异同呢?去年J组题相对简单,学了几个月的学生都有可能做出一两题,虽然满分不易,但拿几十分还是相对容易的。然而,今年的题目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第一题,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,不再按部就班就能轻松解决。许多学了一年多的学生也未能幸免,纷纷折戟沉沙,0分收场。这道题的出现,无疑是对那些只图速成、不愿深入思考的学生的一次沉重打击。
第二题,涉及贪心算法,难度更上一层楼。没有经过系统学习、达到一定水平的学生,很难攻克这道难关。
第三题,虽然难度不高,但计算过程繁琐,需要强大的编码能力和耐心。没有初中代数功底和系统学习的学生,很难在这道题上有所建树。
第四题,更是难上加难,只有真正的精英才能有望解出。这道题的难度,连姚班和交大ACM班的老师都直呼棘手,足以证明其挑战性。
面对这样的赛题,我们不禁要问:编程到底应该怎么学?

首先,编程不能急功近利,需要稳打稳扎。第一年学习编程,更多的是打基础、培养兴趣,不要期望过高的成绩。只有经过一两年的系统学习,才有可能在竞赛中崭露头角。
其次,编程需要系统性学习。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、处理细节的能力要求极高,是一个极度锻炼学生思维与耐力的学科。因此,学生需要按照课程大纲,循序渐进地学习各个知识点,不断巩固和提高。
再次,学习编程需要鼓励学生钻研和自主解决问题。遇到问题时,不要急于向老师求助,而是要先自己思考、排查、解决。这样的过程虽然艰难,但对于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思维能力却大有裨益。
此外,老师在教学时也需要注重讲解原理、推导过程。不要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记住公式和技巧,而是要引导他们去理解背后的原理,学会自己推导和应用。
最后,学生做编程题时也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。不要急于求成,直接看题写代码。而是要先仔细阅读题目要求,理解题意;然后在草稿纸上列举数字、找出规律;最后再动手编写代码。这样的过程虽然繁琐,但却能有效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。
同时,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命名规范的重要性。良好的命名习惯不仅有助于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,还能减少因变量命名混乱而导致的错误。因此,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强调命名规范的重要性,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。
对于家长而言,也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。不要盲目追求成绩和奖项,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来制定学习计划。如果孩子年龄较小或接受能力较弱,可以适当放慢学习节奏;如果孩子天赋异禀且兴趣浓厚,则可以加快学习进度并挑战更高难度的题目。
总之,编程学习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。只有保持耐心、恒心和毅力,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并在竞赛中脱颖而出。同时,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编程学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竞赛成绩,更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这将为邢台学习编程的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。